《孟子》现存七篇。
《孟子》:“四书”之一。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共有以下七篇传世,《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的思想,主张德治。
孟子的义在今天有什么作用
如果把《孟子》中谈道义与利益的内容综合加以分析,就会看出孟子的义利观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片面偏激,只讲义不讲利。他的义利思想包含了先利后义、以利说义、先义后利三个层面。
1、先利后义:孟子继承了孔子先满后教的思想,与管仲说的“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一样,认为要让老百姓讲道德礼义,首先要保证他们起码的物质利益,满足他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
2、以利说义:孟子把义和利联系在一起,再三告诉人们只有按道义的原则做人行事,才能得到正当长远的利益。
3、先义后利:孟子是热衷于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家,先义后利、重义轻利主要是作为一种治国策略提出来的。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
都提出了“仁”的思想,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都包含有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舟民水”。不同点:在人性论方面的认识不同,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提出“性恶论”。
孟子的名轲和自舆的关系
孟子,名轲,字子舆。古人的名和字可以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也可能是意义相反的,
孟子的名轲是车轴的意思,字子舆,舆是马车车厢一类的东西,名和字意义相近。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氏。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