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南京财政局上班时间表(财政局上班时间表)

网友投稿 2023-07-18 07:18:28

南京财政局上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30至12:00,下午13:00至17:00。此外,工作时间中午有一小时的休息时间,遵循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单位规定的休假时间。请员工按照规定时间参加工作,准时上下班,勤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离21年国考近4个月时间,大三学生有充足时间备考,不妨先了解一下公考的概念和备考 *** ,做一个整体的学习规划。

1、 公务员考试分国考和省考

除了21年国考以外,应届生还可以参加省考,所以应届生至少有两次公考的机会。

有小伙伴会问,是否可以同时准备国考和省考,会不会冲突?

从考试性质上看,国考和省考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可以同时报考,相互之间不受影响。政府由中央地方构成,国考是中央政府招聘,省考是地方政府招聘。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国考是应聘阿里巴巴集团,省考是应聘淘宝或者支付宝公司。

例如江苏的同学,既可以报考南京税务局(国考),也可以报考南京市财政局(省考),两者不冲突。全国绝大部分省考,不限制应届生户籍,你也可以做一个考霸,只要考试时间不冲突,可以到处考试。

从考试科目上看,题型基本相同。一般都会有这样的说法,叫做国考是省考的风向标。大部分省市命题及考试大纲均采用国考的形式。题量不同略有不同,国考行测近两年都是130-135道题,答题时间为120分钟,有些省考为90分钟100题,有些省考是120分钟120道题。

想知道区别,最直接的 *** 是你找国考真题和你们省的真题比较一下。

行测:有些省份的确有一些差异,比如上海市市考和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但是差别不是特别大,如果考完国考,稍微注意下特色的题目即可,差别大的也可以买一套你们省的专门教材看看。

申论:申论差别比行测更小。据我所知,省考出题老师往往是国考阅卷组的老师,所以国考申论有新的趋势,省考也会跟上。

总结:只要你考地球上的公务员,公务员考试书籍都能用

2、 了解报考的岗位和分数线

这点非常重要!不少理工科专业的小伙伴,闷着头学习,导致公考招录公告发布,才发现没有多少岗位可以报考,有必要提前了解报考岗位和进面分数线,找准目标。

查找国、省考报考岗位和进面分数线,主要依靠的工具是万能度娘。下文将围绕如何使用度娘展开。

查找国考进面分数线

1、百度招考公告

度娘搜索栏输入"XX年国考招考公告"

你想要哪一年就填哪一年

找到职位表,仔细阅读招考条件。

职位有专业、学历、学位等要求,结合excel搜索功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

有其他不懂的问题,可以拨打表格最后一栏咨询 *** ,特别是专业分类的问题,一定要打 *** 问清楚。至于非报名时间是否可以咨询,可以试试看。曾有大三的同学尝试拨通咨询 *** ,也得到了答复。

2、注意职位代码

每个职位对应一个职位代码,最好复制下来,方便下一步查找进面分数线。

3、百度进面名单

度娘搜索栏输入"XX年国考进面名单"

你想要哪一年就填哪一年

打开相关网页,找到进面名单execel表格

根据职位代码就能找到该岗位进面分数线。

国考面试名单不公布每个考生笔试成绩,显示分数以最低进面分数代替。至于对手考多少分,你笔试排第几,只有用人单位知道。

查找省考进面分数线(以福建省考为例)

1、百度招考公告

度娘搜索栏输入"XX年XX省(市)考招考公告"

你想要哪一年就填哪一年

找到职位表,仔细阅读招考条件。

职位有专业、学历、学位等要求,结合excel搜索功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不同于国考,福建省职位表按时进行拆分,想考哪个地区找哪个地区。

2、注意职位代码

每个职位对应一个职位代码,最好复制下来,方便下一步查找进面分数线。

3、百度进面名单

度娘搜索栏输入"XX年XX省(市)考进面名单"

你想要哪一年就填哪一年

打开相关网页,找到进面名单execel表格

大部分省考,进面名单会公布每个考生进面笔试分数,对于职位分数和分数整体排名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3、 备考时间和题量的规划

有小伙伴经常说,公考很简单,某某学姐复习一个月就上岸了,也有一些小伙伴讲,公考很难,我的朋友考了好多年都没考上。

所以备考时间和题量要从两个角度考虑:1、看个人基础;2、看报考职位;

看个人基础

每个人基础不同。多年的培训经验,我遇到过基础特别好的,比如17年问道二群有个人民大学的学生,第一次卡时间做行测就考了70+;也遇到过基础一般,做行测只考40多分。

甚至有些人学了好久,做了上万题,也只有50多分。

给各位一个标准,把17-19年国考地市级行测真题卷子模拟一下,按照110分钟做题(考场涂卡需要10分钟左右),算一下平均分。

情况一:平均分不到55分,建议你1000小时+3万真题

情况二:平均分55-70,建议700-800小时,1-2万真题

情况三:70+,大神你可以去裸考了

按照国考行测的要求,如果你想考发达地区和较好的岗位(西部偏远地区或是冷门单位自动忽略以下内容),行测要在65以上进面较稳,部分竞争激烈地区,70+是必备的。

为什么55分以下就要学这么久,乍一看50分到70好像差距并不大。

但你要注意,行测四个选项出现的概率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你全蒙一个B,也至少得25-30分左右。

换个角度,如果你只考了40多分,也就比全蒙一个多对了十几分吧……

而且行测提分符合边际成本递增的定律,50分到60较容易,再往上走,多考5分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看报考职位

需要查找近三年的国考、省考招考招考公告。打开百度,搜索,国考或专业参考目录,ctrl+F找到你的专业,看对应的是哪个专业。

具体参考:

如果是招考岗位较多的专业,再参考近三年的笔试进面分数线。

因为各省笔试难度波动较大,以国考分数为标准分类。

情况一:国考近三年,进面分数130以上,建议你1000小时+3万真题

情况二:国考近三年,进面分数120-130,建议700-800小时,1-2万真题

情况三:国考近三年,进面分数110-120,建议400-500小时,1万真题以内

情况四:专业只能报考三不限,建议你1000小时+3万真题

往年分数并不代表今年分数一定如此,报考人数多也不代表一定难考,完全取决于你报考岗位里大神数量,难易度=大神数÷岗位人数,含"大神"量系数越低越好考。

4、 三轮复习法

怎么利用好3-4个月的备考时间,我推荐小伙伴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

持续1-1.5月

动手复习前,先卡时间做一套行测+申论真题,了解考试内容。

采用看教材、看视频的方式,整体过一遍所有考试科目的知识点,建议第一轮选择看视频,边看视频边做笔记,效率更高。

学完一个板块就刷一个板块的题目,每天坚持做题,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行测不做题巩固,很容易遗忘知识点和做题感觉。

第二轮复习

持续1-1.5月

通过第一轮学习,积累了不少错题和不熟练的知识点,学会整理错题。

需要以下步骤:

1、发现错题

对机构答案和解析,如果是争议题可以选择跳过不纠结,找到做错的题目

2、区分错误原因

错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马虎粗心导致的,公考中以资料分析居多;另一类是思路和知识点有问题;

3、分析错题

对于马虎做错的题目,日常多提醒和记忆,做题少跳坑。思路和知识点做错,看下图

4、反思改进

对薄弱知识点,要多看教材和视频,有针对性攻克遗漏或者忘记的知识点;要形成适合自己的做题思路,特别对于言语和资料,因为这两块内容 *** 较多,但是 *** 和具体题目并不是完全适配。打个比方,有同学经常会问,学了言语的 *** 或资料的 *** ,做题的时候用不出来,这个问题就是适配性的问题。

题型和 *** 本就是便于形成自己做题 *** 的"拐棍",绝不是一一对应的填坑式做题思路。我自己言语和资料是学习了多家机构 *** ,不断做题摸索和改良出来的,不经过刷题的大浪淘沙,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真金白银。

对于遗忘和不熟练的知识点,既可以针对性看其他老师的授课视频,也可以多刷题总结提高。在这个阶段,建议大量刷题,总结适合自己的 *** 。

第三轮复习

持续1-1.5月

经过一、二轮的学习,正确率和做题速度基本达到满意的水平,最后的阶段就要查漏补缺,多刷套题找做题的节奏和感觉。

另外对积累的错题做"歼灭战",排除偏题、怪题,把错题错在哪里,正确思路是什么,都要统统搞清楚。

五、推荐教材和题库

某公、某图、某笔的教材都可以,实际上,市面上大机构的行测教材差别不大,而且每年内容变动很小,推荐你从大学图书馆借往年版本"白嫖"

从性价比来看,专项推荐某图的模块宝典。

日常价格是70-80左右,但每年都有打折购买的机会,40-50包邮即可入手,19年甚至跌到20块钱五本包邮。美中不足的是,模块宝典的判断推理部分一般,可以参考其他机构教材。

某公的国考教材+真题四本包邮

某公的国考教材也不错,这套书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打折后8.8或9.9包邮,一般价格跌到19.9以下就可以入手。

某公的判断推理部分比某图好,两套教材可以配合看。

题库部分推荐某笔的5000题或者APP题库,优点是解析较好,其他题库只要是真题,都可以购买,解析直接搜某笔APP和某图在线。

申论教材目前没有推荐,推荐看各家视频做笔记,最多买申论真题即可。

相关文章

  • 农行卡号怎么查询
  • 中国私募基金公司有什么
  • 个人信用贷款期限是多久?
  • 纸币有两元吗
  • 香港票房最高的电影有哪些呢 香港票房最高的10部华语电影
  • 二手房贷款流程
  • 股市收盘时间是几点
  • 十大含硒高的食物 含硒多的蔬菜排行榜前十名
  • 做好股票的交易纪律,看懂悟透并执行(炒股感悟)
  • 换手率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