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进修网的网址,可以查询到各省市的招生简章,也可以直接登录中国教师进修网进行报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信息,可以通过过教师招聘网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包括笔试、面试、体检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区报考。如果想要报考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话,建议考生选择在这些地区报考。
一:中国教师研修网登录入口
教师研修平台登录入口: http://www.bcvet.cn/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给当地教育发展与教师成长带来很大局限。因此偏远地区教师培训如何“减负增效”问题,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该地区整合了“国培”、校本研修与课题研究多种活动资源,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还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拓宽了教师成长的路径。
线上线下结合,激发彝族地区教师主动成长意识
“我们学校只有一台多媒体机,音乐老师在用……”“之前从来没人给我录过课……”“山沟里的羊肠小道九曲十八弯,从学校走到公路上就要两三个小时,再搭车等大巴,去到县城的学校,天都快黑了,我们没事很少出去……”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参加“国培”座谈会,能格外真切地感受到交通不便和少数
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给当地教育发展与教师成长带来的局限——凉山州属于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实施教育扶贫及西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重点地区之一。
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相关的教学 *** 、教育观念的“贫困”。
“刚开始,我特别不愿意上公开课,不想上,不敢上,也不会上。校长一推门听课,我就紧张害怕,倡导教学改革之后,各种教学活动多起来了,我苦闷彷徨了好长一阵子,一度怀疑过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当老师。”“国培计划(2017)”四川省甘洛县教师工作坊成员、城关小学数学教师徐万相看起来比较文弱内向,如果不是面对面交谈,很难想象他已经有20年的教龄。他坦称,此前他只是以传统的讲授方式,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课,对于与学生课堂互动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较少。
此次国培线上培训与线下实践整合的学习方式,让徐万相受益匪浅。他说:“国培中我学到的不仅是教育教学的技巧和 *** ,更促进了我对工作以来教学方式的重新审视。课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堂实录,从中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去把控课堂……”
徐万相说,在线下磨课过程中,最感恩的是培训团队的战友,陪自己一次次试讲,一次次修改教学设计,帮助他最终克服了心理障碍,主动参与了送教活动。第一次送教到民族小学,因为对学生情况完全不了解,开始时他捏了一把汗,但此前反复的操练给了底气,课上他抓住教学重点,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当我发现自己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巧,应用到一所陌生学校的陌生学生身上,进行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时候,我真的好开心,也重新找到了自信。我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教学,也期望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以“辩”促思,提升山区教师思考力
“一些参加培训的老师,路上花的时间比听课时间还长。我们一直在想,怎样的培训对老师最有帮助?”盐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陈春海参加工作之初曾在偏远的昭觉县支尔莫乡任教——那个进村出村都要爬一段陡峭悬崖的地方,时下已成为网红的“悬崖村”。陈春海了解山区教师生活的甘苦和成长的艰辛,一直期望实实在在做一线教师最需要的培训。
“同一节课”和“辩课”属于此次国培的创新设计。增设强化的“辩课”环节,旨在促进教师在评课中通过辩论的形式,搞清楚课堂设计背后的依据,帮助山区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盐源县根据本县实际情况,把各学校分散的学员全部集中到校本研修学校参与研修活动。比如,到卫城小学参加培训的教师就有50名,项目组把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起来,实施了“同一节课”的研修模式,即同看一节课、同议一节课、同模(磨)一节课、同展一节课。
卫城小学语文教师罗心泉说,“辩课”活动大家感到很新鲜,很有活力。在场教师分为正反两方,畅所欲言,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教学问题集中凸显出来,听课者也可以站在授课者的角度换位思考,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辩课之后,趁热打铁,进行同课异构活动。
甘洛县城关小学数学教师伍春梅说,深入的思考带来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改革的胆子也大了很多。以前使用教材完全是照本宣科,比如,计算周长时书中以一片树叶为例导入,学生觉得太难了,之前刻板地随着教材教,没想过改变。受一些国培教改案例的启发,她想到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学生可能更好理解,就将导入的例子改成了棒棒糖,学生的兴趣果然比以前高了许多。
以训促研:带来教师成长路径的转变
甘洛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李成健介绍说,此次国培中,他们有意将一些培训活动与问题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并期望由此带来教师成长路径的转变。为了探寻经济较为满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成长规律,他牵头主持了“教研训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此次国培的五位骨干成员参与了相关子课题“民族地区研究型教师生成的研训策略研究”。甘洛中学初中数学教师罗艳同时还进行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李成健认为,应当重新认识国培,使它成为教研的起点和契机,以培促研,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增强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具体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来说,应促进他们自觉研究意识的增强,并培养敢于研究的勇气;应让他们认识到,时下教师不应只是传道授业的“教书匠”,而应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研究型教师,应像重视教学那样重视教育科研,从而使研究成为教师主动、自觉的行为,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自觉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训中研”应当是提高教师研究能力的捷径之一,事实证明,大部分一线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主要在于职后培训与自我反思。作为数学教师工作坊坊主,罗艳的微讲座标题“做研究型教师——让教学与生命得到升华”也正是她成长的写照。她做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课题外行人听起来有点儿抽象,其实却发端于教学困惑,着眼于教学问题解决。她举例说,在讲解“负数”这一概念时,如果开门见山把课本上的定义直接端给学生,让学生去背,学生非但无法真正正确理解“负数”概念,在思想上还容易产生困惑。所以数学概念教学里面蕴藏着许多诀窍。罗艳的课题研究促进了她教学能力的提升,她的微课“切线长定理”获得全国第二届微课大赛优秀奖;她指导的年轻坊员秦媛去年获四川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活动二等奖。
整合各方资源,扩大教师培训受益面
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陈昌发指出,此次四川省凉山州的国培教师网络研修项目,在西华师范大学全程指导下,中国教师研修网与凉山州甘洛县、盐源县、昭觉县、美姑县等项目县紧密合作,以“减负增效”为实施原则,规划设计了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两年实施方案,围绕“部编教材新理念落地课堂”及“核心素养落地学科教学”设计了课程活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西华师范大学、中国教师研修网与地方教育部门三方通力合作,共同组织开展国培各项目的实施,同时也力争将国培作为支援偏远民族地区教师成长的一个平台。中国教师研修网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及北京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的研培机构多位专家赴凉山州,亲自指导线下研修活动,开设讲座,还现场解答了坊员们提出的问题与困惑。西华师范大学先后选派30多名专家、教师到凉山州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一些年长的专家不畏山高路险,千里迢迢先后亲临国培课堂进行方案解读,现场指导线下研修活动。让山区教师第一次如此集中而近距离地领略到知名教育专家的风采。
凉山州相关教育部门在国培与校本研修整合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各县有许多微创新。此次教师网络研修项目注册学员主要来自凉山州的甘洛县、昭觉县、美姑县、盐源县,其中四个县的教师工作坊学员718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学员440人。但本次国培项目受益的教师并不局限于这1158名教师。以盐源县为例,共组建教师工作坊8个,依托两个国培项目班开展的送教下乡活动,参训人数每次都达到1250人以上。这只是一个县的不完全统计,国培中名师工作坊师带徒以及微课的传播使用,都使种子效应在扩大。可以说凉山州充分利用了国家对偏远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扶持政策,整合了各级各类教育资源,让国培的红利惠及了更多的教师。 ;
二:中国教师研修网下载
步骤/方式1
1.搜索“中国教师研修网”
步骤/方式2
2.登录个人账号,忘记密码可以通过手机号码重新设置账号
步骤/方式3
3.点击“培训项目”
步骤/方式4
4.选择“我培训的项目”想打印的一项完成学习任务
步骤/方式5
5.点击右侧“证书打印”
步骤/方式6
6.可选择“预览”“打印”“
三:中国教师研修网证书在哪里打印
■“国培计划”十周年专题报道
1989年,我中师毕业。31年间,我从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成长为今天负责全市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教研员,我感念人生中重要的3次“国培”经历。每一次“国培”于我而言都是一次积聚成长内力的机会。
第一次“国培”让我率先与新课改同行
2000年,我是“国培计划”跨世纪园丁工程的首期学员,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者。我们在首都师范大学白广路校区培训,当时外语界的学术大咖为我们带来一场场学术盛宴,令我大开眼界。正值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伊始,我在学习中不断颠覆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认知。晚上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30位学员一起泡在灯火通明的图书馆,经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
离开北京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带走的不仅是一摞摞厚厚的书,还有国家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与重托,以及每个人的踌躇满志。
这次“国培”让我率先与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行。在之后的10年间,我把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和我同事们一起深耕细作,致力于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变革,力图改变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状况。
第二次“国培”让我跳出学科看教育
2010年,我获得“国培计划”首批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项目访问学者的资格。在国外的180天,我用图片与视频记录我所见到的教育,学习笔记整整32万字,《“慢”教育,让孩子自然成长》一书是归国之际我交上的一份答卷。这次的国培经历,让我开始跳出学科看教育。此后10年间,我和我的同事们专注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第三次“国培”让我懂得教育的共生与传承
2018年,经过层层遴选,我成为“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的首期学员,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科学规划下,作为培养基地的西南大学为我和来自其他省份的10位学员的专业成长量体裁衣,选派学校顶尖级专家做我们的导师。两年来一路相伴,亦师亦友,我们收获良多。去年,在西南大学、天津市教委和我所在单位共同努力下,我成立了全国首个由教育部命名的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独行快,众行远。我知道此次“国培”的深远意义。在工作岗位上的最后一个10年里,我必须在导师的引领下倾尽全力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攻坚克难阶段,让教育共生与传承。
三次“国培”,让我成长。此生有涯,教育无涯。我愿意甘之如饴踏踏实实做一辈子好老师,教好书,育好人。
(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06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