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号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呢?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在古代,七夕节被称为“女儿节”,因为在这一天,女子可以针乞巧,祈求心灵手巧。但是现在,七夕节已经成为了一个浪漫的节日,不仅有情侣之间的约会,还有单身狗的狂欢。那么,你知道七夕夕节最适合做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女生最喜欢的3个“约会圣地”,第一个让你脱单,最后一个直男最爱!1、电影院。
中国的七月七是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在七夕节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
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七夕,也叫乞巧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节日产生了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习俗,并远传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因受外来文化影响,洋节逐渐流行中国,媒体炒作,七夕节在当代又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主要活动有: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 *** 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
拜织女
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优质答案1:
每年的七月七日也可以说是七夕节,这是农历的七月初七。我国民间传说这天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在桥上相会。鹊桥相会歌颂了中国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这也只不过是个传说故事,不过现在大家传着穿传着就成了中国人的情人节啦!
优质答案2:
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被称为七夕节或乞巧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在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举行篝火晚会的习俗,青年男女载歌载舞,在互动中找寻能让自己心动的那个他(她)。中国人就应该过自己本民族的情人节!为中国的日益强大点赞!
优质答案3: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优质答案1:
七夕节的主要习俗是乞巧活动。包括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守夜许愿、曝书、晒衣等风俗。在食俗上有吃巧果、食巧饭等风俗。
优质答案2:
1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有着丰富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人们会在这一天向牛郎织女祈求幸福美满的爱情。
此外,还有放风筝、编织七彩手链、吃巧果等习俗。
3 随着时代的变迁,七夕节的庆祝形式也在不断演进,如现代人可以通过送礼物、表白、约会等方式来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优质答案3:
拜织女:各家女性聚在一起,提前一天斋戒沐浴,等到七月七那天晚上在主办家,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还放鲜花、香炉,大家礼拜后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和许愿。
染指甲: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七夕这天,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会把凤仙花捣成汁,染红自己的指甲,因为民间传闻在七夕这天染红指甲,干活时手脚就会更利落。
七月是七夕节,也是民间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