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超光速中微子实验(中微子超光速事件)

网友投稿 2023-07-16 22:42:00

超光速中微子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实验,其目的是探究中微子是否能够超越光速这一基本常数。该实验主要是通过向地下深处发射中微子束,然后在大型探测器中检测中微子的到达时间,从而计算中微子的速度和能量。这个实验在2011年得到了对中微子跑赢光速的一项惊人发现,但后来进行了复盘,结果表明其实验结果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且实验并不能直接证明中微子跑赢光速,因此超光速中微子实验仍需持续深入研究。

1、中微子是什么?真的比光速还快吗?

中微子是极小并带有质量的粒子,如果有质量的物质接近光速质量就无限大中微子并不是认同,中微子它质量无限大了吗?所以中微子能证明接近光速或超光速质量都没有增加,只增加了动能,也证明物质超光速是必然的而不是有没有可能的问题,到现在人类并没有测量出最快的中微子速度,因为中微子可以叠加发射源的速度,并且穿越密度大的物质时还能隧穿加速,可能这么说超光速的中微子你们没办法测量而已,它早就可以超光速了!

2、经常在科幻剧中听到飞船光速,超光速飞行,它不怕被撞或撞上行星陨石吗?

优质回答1:

经常在科幻剧中听到飞船光速,超光速飞行,它不怕被撞或撞上行星陨石吗?

如果纯粹用加速的方式让飞船达到接近光的速度飞行时,那么其撞上行星或者陨石的概率是存在的,而且还比较大,有一个需要提醒一下的是,以如此高的速度撞上一颗即使很小的天体,也可以立即毁灭飞船!

除非有这样的护盾,也许可以抵挡一些小型天体的撞击

但有另一种方式可以完美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用空间弯曲空间隔离的曲速飞行,将飞船用弯曲空间包裹包裹起来的飞行,所有的障碍物或者光线经过其表面时会因为空间的曲率而绕行,也就是说即使这艘飞船在你眼前飞过你也不一定看得见!

如图,空间已经被扭曲,飞行器将独立在这个空间泡泡内,与外界的空间是隔离的,所有经过其空间表面的物质会因为空间扭曲自然绕行,当然这个空间扭曲绕行肯定是有限度的,绝对不能对着一颗行星或者恒星穿过去,这肯定会破坏这个扭曲包裹的空间,一旦空间保护失效,那么飞船将直接撞击在行星或者恒星上,因此也必须要规划一条避开大型空间障碍物的航线,这个保护应该只对小型天体有效!

比如出现这样的情况就SB了,当然要不是这颗小行星的话星爵也不会搞上大表姐了哈....

优质回答2:

不怕,光速或者超光速肯定不是常规移动了。具体怎么计算我刚才回答过一个子弹毁灭地球的的问题。(脑洞问题,不考虑总能量限制为mc^2,不管他怎么加速到这么快的)

就是比光速慢每秒一米的子弹,相当于三千颗大型氢弹。如果是宇宙飞船,达到这个速度之前,所需的能量已经超过了把飞船自身全转化为能量的总和。所以飞船肯定不是这么推进实现移动的。

那么就涉及到我们在科幻电影里面看到的跃迁引擎或者说曲率引擎。

不用网上搜跃迁引擎了,某百科这个词条都是我写。跃迁引擎说白了就是白你周围的空间折叠,你和飞船连带着周围的东西一起折过去。你根本不路过原先路径上的天体,所以撞不上去。

优质回答3:

这种超时空飞行,在科幻片里面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曲速飞行”。它本质上来说,不属于一种飞行,而是一种类似虫洞理论的时空穿梭,所以说你根本不用担心它会撞上什么星球或障碍物。

什么是曲速飞行?

关于曲速飞行,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星际迷航》里“进取号”的跨星际航行。

我们时常听到,柯克船长下令以“曲速系数5”启动的超空间穿梭。“曲速”并不是速度,而是空间的折叠程度。

“曲速”一般分为0-10级,不同的“曲速”对应正常时空下的速度分别如下:

  • 光速和曲速的换算有不同版本
  • 第一版本
  • 曲速1级 =1c
  • 曲速1.5级 =3.375 c
  • 曲速2级 =8 c
  • 曲速3级 =27 c
  • 曲速4级 =64 c
  • 曲速5级 =125 c
  • 曲速6级 =216 c
  • 曲速7级 =343 c
  • 曲速8级 =512 c
  • 曲速9级 =729 c
  • 第二版本
  • 曲速1级 1倍光速
  • 曲速2级 10倍光速
  • 曲速3级 39倍光速
  • 曲速4级 102倍光速
  • 曲速5级 214倍光速
  • 曲速6级 392倍光速
  • 曲速7级 656倍光速
  • 曲速8级 1024倍光速
  • 曲速9级 1516倍光速
  • 曲速9.2级 1649倍光速
  • 曲速9.6级 1909倍光速
  • 曲速9.9级 3053倍光速
  • 曲速9.99级 7912倍光速
  • 曲速9.9999级 199516倍光速
  • 曲速10 无穷大

比如,从地球去往太阳以外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4.3光年外),它并非真正移动到了半人马座比邻星,而是通过“曲速飞行”让半人马座比邻星向“进取号”靠拢。


这就像你坐在铺有地毯的客厅,试想你的几米远处有一张桌子。如果你有足够大的力气拉动地毯,桌子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桌子和我们之间的“距离”消失了,变成了一堆皱巴巴的地毯。

然后,我们就能简单地跃过这“翘曲的地毯”,以时空来说的话,就叫“翘曲时空”。

曲速飞行,有点像我们常说的“缩地成寸”。通俗地说,我们并未移动,但我们和目标地之间的空间收缩了,我们只是跨过了这个收缩后的距离。

曲速飞行的理论依据

物理学里有一个理论叫“阿库别瑞引擎”,因为它能比较完美地解释科幻片中的超光速航行中常说的曲速引擎,所以也叫“曲速引擎”。


它学术点的名字应该叫“阿库别瑞度规”,是一种遵守广义相对论的特殊时空度规。

1994年,由物理学家米给尔·阿库别瑞提出,它表现为一种波动方式展延空间。

大概意思就是,在飞船前方的空间收缩,而后方的空间扩张,前后方的连接轴向即为飞船航行的方向。飞船在一个区间内乘着类似“海浪”的时空波动前进,这区间称为“曲速泡”,是一段并未被扭曲的正常时空。


也就是说,飞船是静止在“曲速泡”内,而这个泡泡被扭曲的时空波动推向前,相当于一个正常的时空泡,在扭曲的时空中运动。

而广义相对论只是限制物体运动速度不能超光速,但并不能限制时空超光速运动,所以这让超光速旅行成为了可能。

实现这种飞行的几个关键点

1、需要巨大的能量。

而且需要像打开虫洞一样的负能量。这样才能使得前方时空收缩,后方时空扩展。

物理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所有的物体都是正能量。这种能量描述是按真空具有的能量为零,来定义的。但“卡米西尔效应”证明了真空能量不为零。

1948年,荷兰物理学家亨里克·卡西米尔,证明了量子理论可以产生负能量。取两块平滑的、不带电的金属板,在真空中无限接近,它们之间的距离只要小于真空量子涨落产生的虚粒子的波长,新产生的正反虚粒子就会从两块板中被挤出,表现出在两块板之间产生了吸引力。 1958年,物理学家斯派纳在实验室中,观察到了这种效应,证实了卡西米尔的预言。如果,这两个金属板面积为1cm^2,相距1μm,产生的卡西米尔3一力大约有10^-7N。相当于0.5mm的水滴承受的重力。

如果我们可以生产出比真空更低的能量,即为“负能量”的物体,那么,也许我们能产生一种“奇异的”空间和时间的组态,将时间弯曲成一个圈。

2、曲速泡是什么?

如何才能生成保护飞船不被扭曲时空撕裂的的曲速泡?它可能是一种电磁场。



因为带电的RN黑洞的内视界中同样会存在一个正常的时空。“外部是扭曲的时空,中心是正常时空”这一点和曲速泡的概念很相似。

RN黑洞是史瓦西黑洞带电的推广。它不具有角动量,也就是说不旋转。但它是带电的,于是就出现了和史瓦西黑洞不同的结构。史瓦西黑洞只有一个无限红移面和一个视界,但RN黑洞有两个视界(内和外视界)。由于不转动所以它们都是球对称的,都有一个奇点。

并且RN黑洞中的正常时空,是一个“闭合类时线”,也就是说时间在这是循环的。

借用这以原理,“曲速泡”可以把中间的飞船锁定在一个时空中,当然就不会受到外部时空的一切影响。

而且曲速泡的大小,决定于产生电荷与产生时空扭曲的质能的比值。比值越大,曲速泡越大。

3、基于第2条的分析结论,要保证曲速泡能容下一艘飞船,需要的电荷也是惊人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RN黑洞空间携带着飞船穿行时空。区别是我们能自行开启和关闭这种状态。

而且“曲速飞行”的曲率越大,即跨越的时空距离越大,所需要的电荷量也越大,才能保证“曲速泡”的大小覆盖飞船。



总结

正因为“曲速飞行”是一种时空的移动,并不是我们常识中认为的物体飞行,所以完全不用担心飞船会撞上什么。即便有,也会以波动的形式被推开。

欢迎关注@想法捕手,一起探知科学奥义,时不时分享一些硬核科幻小知识。

3、各位大神请教一下。如果有一个小孩在光速的列车上跑,能否超光速?

优质回答1:

如果一个物体在太空中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运动的话,其并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其感受到的阻力很小。因此,我们的地球🌍已经围绕着太阳🌞公转了四十五亿年,其轨道仍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然而,如果一颗小行星坠入地球的话,其会因为高速运动,引起与空气中气体分子的摩擦而生热,产生燃烧🔥现象。这就是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流星🌠及其生成的原因。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当一个人从高空跌落到水中的情形时,这个人会受到水的极大阻力。而且,速度越大,水分子对人体的阻碍就越大。于是,在高速的情况下,人也会被作为液体的水摔死的。

这就是为什么,人可以借助于摩托艇🛥️进行赤脚🦶划水运动的原因。速度可以使由离散的粒子构成的空间即物理背景变“硬”。面对高速的运动,无规运动的空间粒子被固化了。因为,它们没有时间和机会,避免与高速物体的碰撞💥。

综上所述,只要作为物理背景的空间存在,物体的运动就不再是自由的了,其必然会受到空间的影响与束缚。

于是,小孩🧒能否在光速列车🚄上自由行走,取决于是否存在着影响物体运动的物理背景。

于是,该问题转化为,在真空的情况下,是否还有由更小粒子构成的物理背景,即是否存在着更为基本的物理空间?

这一答案是肯定的。

从哲学上来说,绝对的虚无是不可想象的,其只是作为现实世界的对立概念而被提出的,绝对的虚无并无任何实际的物理意义。

从物理的角度而言,有许多物理现象只有借助于离散的物理背景,才是可以被理解的。比如,所有的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粒子;

比如,存在着非接触的远程力,即存在着万有引力和电磁力🧲。

比如,原子的体积仅只是由电子高速运动产生的屏蔽效应所形成的封闭体系,其内部的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

比如,光速具有不变性,说明光子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势能而不是动能。这一方面说明光子的质量很小,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外部空间的存在。否则的话,势能就无从产生。

比如,为了避免能量的连续性所导致的紫外灾变,要求在我们的宇宙中存在着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从而使能量具有最小的结构单元,即存在着量纲为粒子角动量的普朗克常数h。

上述这些现象都集中地指向了一点,即存在着由最小粒子构成的物理背景,存在着量子空间。由最小粒子构成的量子空间,相对于水和空气来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其一是作为最小粒子的量子,其质量和体积都远小于水分子和气体分子,因而对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影响不大。这就是为什么,地球得以长期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原因。

其二是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量子空间的影响与束缚。离散的量子是宇宙中最为基本的存在形式,而其他的物体则仅只是在量子海(空间)中所漂泊的泡沫。

所以,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无法达到光速,它们都会在达到光速之前被量子空间撕碎,还原为光子。

所以,即便是火车能够达到光速,车中的小孩也会类似高空入水那样被量子空间挤死;即便是该小孩在光速列车中还能安然无恙,其也会因受到量子空间的束缚而动弹不得。

优质回答2:

只要对相对论稍稍有些了解的人就会知道,爱因斯坦给出的相对论不允许物质的速度超过光速。因为物体的质量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若是物体的速度达到了光速,物体的质量将会达到无穷大,这需要无穷大的能量,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有人设计了很多方案去创造超光速,进而想推翻相对论。这些方案五花八门,常见的有这样两种,一种是有一根长一光年的棍子,从这头推一下棍子或者晃一下棍子,棍子的另一头会不会马上动?另一种是在以光速或接近光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个人向前奔跑,问人会不会超光速?

这些问题的答案非常明确:不会。100多年来相对论经历了各种检验,不是一个想当然的“思想实验”就能推翻的。刚才的例子中为什么不会出现超光速呢?

先说第一种。棍子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从棍子的这一端推棍子,能量会传递到另一端使得另一端也跟着移动。推动棍子时会使原子、分子间的距离周期性地变化,这实际上就是产生了机械波,推动棍子的信号就是以机械波的方式向前传递的。声音就是靠机械波传递的,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声速一般只有几百米每秒至几千米每秒,远远小于光速。推动棍子或者晃动棍子都不可能使物质、能量、信息超过光速。

第二种情况涉及到洛伦兹变换。在经典力学中,车以速度V1向前行驶,人在车中以速度V2相对于车厢向前运动,这样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就是V1+V2。这是速度的伽利略变换,这在经典力学中是天经地义的,简直无需证明。不过这里涉及到两个参考系,从这个参考系跨越到另一个参考系,伽利略变换只是低速时的近似,高速时差别就会显示出来。从这个参考系到另一个参考系速度不是简单的直接相加减,需要用到洛伦兹变换。在洛伦兹变换下,物体的速度被限制在光速以内。这在理论方面可以推导出来,在实验方面也早已得到验证。

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已经不可能被推翻,不懂相对论不要紧,但不要动不动就“推翻”相对论。

优质回答3:

关于这个问题,一定要摒弃掉牛顿力学框架下的速度叠加的思想。那具体咋回事呢?

这要从伽利略说起,伽利略曾经提出过一个叫做“伽利略变换”的理论,试想一下,如果你坐在一艘封闭的船里面,而且船开得很平稳,其实你在船里是感受不到的船是不是在动的。比较常见的场景就是在高铁上,如果你旁边有一辆高铁,你在另一辆高铁上,有一辆高铁动了,你能感觉到到底是谁动了么?其实你不太能,这其实就是“运动的相对性”造成的。而牛顿其实把“伽利略变换”纳入到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当中。所以,我们在使用牛顿理论时,常常会这么用。

假设,有一辆汽车,你在汽车里面走,

如果在车子上,看你的运动,那就是5m/s,如果是站在地面上的观察者,你的速度就是10+5=15m/s,看上去好像没啥太大问题对不对?

而且牛顿的理论特别厉害,还能预测行星的位置。可是,过了大概150年,有个叫做麦克斯韦的科学家,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

看不懂,不要紧。你只需要知道一点,那就是麦克斯韦方程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光是一种电磁波,这后来还被赫兹所证明。不过,最让人无奈是,麦克斯韦方程导出的光速c是一个固定值。具体来说,就是光速竟然在任何参考系下速度都是一致的。还回到刚才的例子,如果车里不是你在运动,而是你拿着手电筒射出一道光,你和地面上的观察其实看到的都是光速c。但是在牛顿的理论中,地面观测者看到的速度应该是v=c+5。

这就使得牛顿理论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矛盾,可问题是,牛顿理论十分坚实,而麦克斯韦方程也解决了电磁理论中的问题,科学家不觉得他们当中有任何一个错了。

那咋办呢?科学家开始左右逢源,提出了一个叫做“以太”的东西,他们认为光是在以太中传播的,而以太是跟着地球在运动的。所以,我们无论咋看,光速都是c。其实也不能怪科学家想到这个,因为在那个时代,光被认为是一种波。水波也是一种波,水传递需要介质,而光传播应该也需要介质,所以他们就认为是“以太”。后来,科学家们开始找“以太”,可是,万万没想到,几个大型试验下来,其中就包括迈克尔孙莫雷实验,都证明了“以太”是不存在的。这就让科学家们很尴尬了。

那接下来改办呢?26岁的爱因斯坦横空出世,开始和稀泥。

具体咋玩的呢?他把“伽利略变换”和“光速在任何惯性系下速度不变”作为自己理论的基本假设,提出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这是1905年提出来的,这一年被叫 *** 因斯坦奇迹,他还提出了好几个开创性的理论。

那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牛顿的理论不同之处在哪呢?还拿刚才那个小车来举例子。

从地面观测者的角度来看,车子上的人的速度就是10+5=15m/s

但是在爱因斯坦的体系中,速度并不是纯粹的叠加,而是下面这样:

如果你仔细带进去算一算,会发现,速度约等于15m/s,只是在小数点15位会有个微小的差异。所以,其实在宏观低速下,牛顿的理论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近似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学牛顿理论的原因,因为它在宏观低速下还是十分精确的。

那我们在来思考一下,如果车上的人就是那个小孩,而这时候车子以光速在运动(这里补充一点,实际上车子是有静止质量的,所以车子是不可能达到光速的,或者说如果要让车子达到光速,那所需要能量将是无穷大。)

那结果会是什么呢?

其实牛顿的理论,地面观察者看到的小孩速度就是c+5

而爱因斯坦的理论,地面观测者看到的小孩速度其实还是:c,也就是说地面观测者看到的其实还是光速。刚才也说到了,麦克斯韦方程给出的光速在任意惯性系下都是光速,而且实验也证明了“以太”不存在,其次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其实后来在得到了证明,比如:μ子实验,和原子钟实验。因此,爱因斯坦的理论成为了目前的主流理论。

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小孩速度还是光速,而不是超光速。

优质回答4:

首先,给你一个明确的回答:不能!

你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假设一列火车以速度v沿直线前进,一个小孩在车厢里以速度w奔跑,求小孩相对于地面的速度w1。

对于这类问题,无论在任何速度下,多数人都会习惯性地按照伽利略变换来理解,也就是小孩相对于地面的速度,等于列车的速度与小孩奔跑速度之和。

列为等式就是w1=v±w(v和w之间取+号还是-号,取决于小孩奔跑方向与列车同向还是反向)。

在你的假设中,小孩是与列车同向奔跑的,所以取+号,等式为w1=v+w。

那么w1显然大于v,如果v=光速,则w1也大于光速,因此小孩奔跑的速度超过了光速。

对于相对速度,这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理解方式,但这种理解方式是错的,相对速度不能以w1=v±w这种方式来理解。

且不说光速,即便列车是正常的速度,这种理解方式也同样是错误的。

就拿普通的火车来说:

一列火车以时速100公里匀速行驶,小猪佩奇在车厢内以1公里的时速与火车同向奔跑,那么佩奇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是多少?

通常来说,正确答案是101公里,这几乎毫无疑问。

但严格来说101公里并不准确,准确答案应该是大于100公里,小于101公里。

只不过,在这种“龟速”的情况下,佩奇的相对速度会无限接近101公里,误差小到可以完全忽略而已。

这里的误差是由于光线的传播时间导致的,因此车速远低于光速时可以忽略不计,但车速趋近于光速时,这个误差就不容忽视了。

这个问题要讲清楚很复杂,但要大致理解其实也很简单。

首先思考一下:速度的本质是什么?

是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也就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变化——通俗来说,就是小猪佩奇在1点01分位于A点;1点02分位于F点,而A和F之间的距离为16.5米,我们就说佩奇的行进速度为每分钟16.5米(不要纠结佩奇走得太慢,这不重要),换算过来就是时速约1公里。

那么,佩奇从A点走到F点所消耗时间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显而易见,是由光线的传播体现出来的。

1点01分,我们看见了佩奇从A点反射出来的光;1点02分,我们看见了佩奇从F点反射出来的光;其间我们还先后看见了佩奇经过B、C、D、E点时反射出来的光,所以我们得出了佩奇从A点走到了B点花了1分钟的结论。这个不难理解,对吧。

可是别忘了,光线传播是需要时间的——在佩奇看来,它在1点02分已经到达了F点,但是它从F点反射出来的光,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播到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看见它位于F点时,严格来说已经不是1点02分了。这也不难理解,对吧。

反过来说,在1点02分时,虽然佩奇已经到达了F点,可是我们还没有看到佩奇从F点反射出来的光,所以对我们而言,此时的佩奇并不位于F点。这就表示在我们眼里,佩奇这1分钟其实并没有前进16.5米,换言之,对于我们而言,佩奇的速度是低于每分钟16.5米的!

明白了吗?由于光的传播速度有限,我们看见佩奇行走的距离,会小于车厢里的人看见佩奇行走的距离。

只不过,由于光速很快,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差异根本无法察觉而已。但无法察觉并不表示它不存在,当车速接近光速之后,这种差异就非常明显了。

按照相对性原理,列车的速度有多快,就表示我们相对于列车的速度也有多快。

列车低速行驶,我们相对于列车也是低速运动;列车高速行驶,我们相对于列车也是高速运动。

所以当列车低速行驶时,光线在追赶一个低速运动的我们;当列车高速行驶时,光线在以同样的速度追赶一个高速运动的我们。以相同的速度去追一个“跑”得更快的人自然耗时更长。

由此可见,同样在1点02分,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低速列车上的佩奇,比高速列车上的佩奇更接近F点。因为从低速列车上传出来的光线会更早地追上我们。

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同样是1分钟的时间,低速列车上的佩奇移动了更长的一段距离。

看见了吗?列车的速度越快,对于我们而言,佩奇在1分钟内移动的距离就越短,也就是说,列车的速度越快,它的速度就越慢。

而列车如果趋近于光速,佩奇的速度也就趋近于0了;如果列车完全达到了光速,则佩奇的速度为0。因此,在光速列车中奔跑的佩奇,相对于我们而言奔跑速度为0。

0+光速=光速,所以即使佩奇能在光速列车上奔跑,相对于我们,他的奔跑速度仍然是光速。

实际上,光的传播速度所以产生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时间上差异,还包括空间的差异、距离的差异。这也就是在高速状态下,必须利用洛伦兹变换来解释相对速度的原因:

洛伦兹变换和伽利略变换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洛伦兹变换包含了光的传播定律,而速度接近光速后,光的传播速度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4、物质以超光速n倍在宇宙中运动到达宇宙临界时,会发生什么?

优质回答1:

我们认知的所有事和物都属于这个宇宙,也都是在这个宇宙的区域条件下产生的。事物一但离开了产生它的条件环境也就不存在了,宇宙也没有临界,一切事物都是有始有终,往而复始,如果要问宇宙之外是什么?我肯定的告诉你,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那都不是我们这个世界所能知道的事情了!因为那是另一个领域!

优质回答2:

最最简单的回答是:我们现在的宇宙只是多维时空中的一点,就如我们儿时吹出的一堆泡泡中的一个,无论你以超过光速多少倍脱离现在的宇宙,你或许游离在宇宙与宇宙的间隙中,或许又穿越另一个宇宙,或许被超强的黑洞留住,或许转了一圈又回到现在,或许你就在那里那里都沒去过(当N为无穷大吋,时空其实是静止的),就象一堆泡泡灭掉一个和灭掉N个都只是视觉幻象,而意识才是有和无的根本。

优质回答3:

没有什么事会发生,匀速与静止无差别。你在睡大觉时太阳带着秒250千米运动,你却认为自己是完全静止的感觉,可见过了光速也相同,现在有,没有超光的物质运动哪?当然有超新星爆炸就能产生超光速的粒子幅射,人类的就能加速器中的近光速粒,子加上地球或太阳,星系的轨道只要同向统统都是超光速的,宇宙中速度是没有上限的,相对论该远外凉快去了,因为它本身就是个以光速为上限臆造出来的谬论。

相关文章

  • 股票中的volume什么意思
  • 股市收盘时间是几点
  • 理财的方式有哪些
  • 适合学生党的交友app 学生交友软件app前十名
  • 借呗逾期会怎么样?
  • 关于水利的股票有哪些
  •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什么
  • 贸易逆差是什么
  • 听音乐软件哪个最好用 十大音乐软件排行榜
  • 第一次申请助学贷款流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