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黄土高坡指的是哪里?黄土高坡指的是哪里地方

网友投稿 2023-07-18 12:43:35

黄土高坡指的是哪里?这里就是陕西关中平原腹地,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在这里,不仅有大片的土地,还有丰富的水资源,,以及众多的矿产资源。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生活节奏缓慢,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地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里的经济也逐渐落后有些贫穷。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破旧的房屋,还有一些年久失修的房屋。

一:黄土高坡指的是哪里地区

“黄土高坡”也就是“黄土高原”,它不单单只是属于一个省,而是横跨好几个省。主要有:山西省、陕西省北部、甘肃省(除陇南市、平凉市大部分地区、庆阳市的宁县和正宁县外)、青海省、宁夏 *** 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

二:黄土高坡指的是哪里地方

黄土高坡是陕西汉族的。

三:黄土高坡指的哪里?

本报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宝塔山 延安日报供图

长官庙阳沟流域治理 延安日报供图

城市如花园 延安日报供图

苹果挂满枝头 丹洛/摄

从小时候起,我们就一直在想象延安是什么样子,得到的答案是:革命圣地,风沙肆虐,还有无穷无尽黄土高坡!

因为,很多影视、书画以及摄影作品反映的延安景象,包括吴起镇的红军会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过的窑洞,党的七大会址,到宝塔山的四周山头,延安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留下我一望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范琳琳的这首陕北“绝唱”,更是强化了脑海里“黄土高坡印象”。

但是,有了此次延安之行,才发现我们错了!彻底地错了!

因为延安绿了!大范围地绿了!

10多年来,延安市大打“红黄绿旅游组合拳”,彻底改变了延安的原有面貌。“红”是指革命圣地红色旅游,“黄”是指黄河九曲十八弯和壶口瀑布旅游,而“绿”指的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彻底改变生态面貌,造福广大人民。

在延安的3天里,我们陆续查阅有关资料,听取有关介绍,实地探个究竟,我们发现延安早已不是“黄土高坡”的天下了。官方给出的权威数据是:作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延安市坚定不移地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持续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和人居环境绿化等身边增绿工程。截至目前,全市总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77.46万亩,占国家计划面积的2.5%,占全省的27%;累计完成造林2046.45万亩,年均120.4万亩,造林总量连续8年居陕西省第一。

2017年,延安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35%,植被覆盖率从2000年的46%提高到67.7%,提高了11个百分点,延安大地实现了从原来的黄色到绿色的转变,昔日“黄土飞扬”已成历史。空气的优良天数,从退耕还林前的238天增加到2016年的289天。退耕还林为延安农民带来的实惠和为社会发展带来的驱动力显而易见。

我们还拜读过另外一篇名为《家庭林场让吴起山绿民富》的报道,是从几个家庭林场的角度,反映了延安发展林木经济给农民带来的变化——

站在吴起县(即:红军长征会师并宣告胜利结束之地)王洼子乡郭店子村的山上,望着两年前栽下的已经绿遍山野的树苗,冯建福心里充满了希望。

2015年,吴起县为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经营体制、促进集体林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激发林业发展活力,从而开办了家庭林场。经过两年的发展,截至目前,4家家庭林场造林6.88万亩。林场农户依靠春秋两季造林,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荒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就连绝迹多年的野兔、狐狸也出现了。

家庭林场启动之时,冯建福是吴起县建福运输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觉得这是绿化家乡的好机会,便立即报名参加。在政府的支持下,他申请了老家4500亩荒山,开办了家庭林场,并投资近60万元,修建了一条通村路和一座连村桥,还联合村里5户农民在春季栽植了180亩苹果树。看到冯建福干得有声有色,附近4个村的村民便和冯建福达成了协议,加入他的家庭林场,成为林场员工。冯建福给村民免费发放树苗,村民把树苗栽到荒山上,就可领到冯建福给他们发的工资。

冯建福说,利用3年时间让家乡绿起来的承诺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下一步,他打算再用两年时间发展家庭林场的深加工,尽快实现长柄扁桃的有用开发和苹果的销售加工,通过家庭林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让家乡的山更绿、村民生活更好。

谈及今后的发展,冯建福希望政府能够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家庭林场发展,在政策兑现方面加快落实进度。

采访中,该县负责人表示,今后吴起县还将结合精准扶贫,将家庭林场继续做大做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在绿色发展中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双赢的新路子。

如果说,延安市的延川县因 *** 总书记7年的知青生活、著名作家路遥等惊世作品而声名远扬,那么,另外一个叫洛川的县却是因为“洛川会议”和漫山遍野的“洛川苹果”而出名。

  《延安日报》8月11日有一篇名为《大地处处绿水青山 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的报道说——

  退耕还林不光使生态实现了由黄到绿,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变,从原来繁重的劳动作业中解脱出来,从设施农业向高效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方向转变。在诸多产业的支持下,农民的收入从退耕还林前的1356元,提高到了2016年的10568元,增加了9212元,真正实现了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宝塔区川口乡果业站站长白广介绍说:“我从退耕还林初期就参与生态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延安的荒山荒坡变绿了,之前受到破坏的天然林,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白广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风沙少了,全年降水量增多了,野生动物也多了。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特别对山地苹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我们也参与了退耕还林,树栽好后就出去打工了。十几年来,山山峁峁全都变成了绿油油的一片。”宝塔区川口乡木和玉村村民胡志飞说,“现在我不打工了,回来种苹果。收入还不错,再过两三年,我家的苹果年收入可以达到30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延安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和治沟造地,普及良种和增产技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使退耕还林后的粮食产量连续十多年稳定在70万吨以上。围绕退耕还林,延安市还大力实施治沟造地、农村能源建设、移民搬迁等工程,并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延安市退耕办主任仝小林告诉

  据悉,“十三五”期间,延安市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高端能化强市,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生态环境提升,城乡一体发展”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提升森林旅游业发展速度和水平,打好“红、黄、绿”旅游组合拳,努力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让生态建设积极为延安融入“一带一路”服务,助推延安经济转型升级。

  这篇报道使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延安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建设情况

  延安市国土面积3.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25万,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54万亩,仅这一项年收入就达到260亿元。其中,洛川县国土面积只有1804平方公里,人口22.06万,种植的苹果面积却达到了50万亩。多年来,洛川县坚持把发展苹果产业放在首位,以现代果业建设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重点,真抓实干、强势推进,实现了生产环节提质、加工环节增值、流通环节增效。着眼于三产融合发展,制定了洛川苹果“百亿产业”建设规划,实施了苹果标准化生产三年提升工程,编制了《延安·洛川苹果技术规范》,建成了“陕西省有机苹果研发中心”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洛川苹果分院”,苹果产业实现了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装备和有机化生产的转变。着眼于品牌建设,50万亩苹果顺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洛川成为世界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绿色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洛川苹果成为全国农产品区域百强公用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估价达55.73亿元,位居全国农产品品牌价值榜第二位。目前,洛川苹果远销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并作为国礼多次赠送外宾。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功能不断完善,入驻企业44户,经营户300户,在全国大中城市新建洛川苹果专卖店53个,苹果电商企业、网店、微店及农村淘宝等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洛川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陕西首批四个“村淘”县之一,“互联网+”成为引领洛川苹果营销的新模式。

  苹果,使洛川声名远扬,达到了年收入100亿元的经济规模,而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中,近一半来自苹果产业。全县78%的植被覆盖率中,苹果树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林业经济撑起了洛川的绿色经济,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

  在使崇山峻岭由黄变绿的变革中,延安人民创造出了奇迹。相信他们还会创造出更多更美好更靓丽的奇迹。

相关文章

  • 韩国最经典十大励志电视剧 韩国励志剧有哪些
  • 毛利率是什么意思
  • 个人信用贷款可以贷多少?
  • 余额宝利息多少
  • 可转债上市首日卖出技巧是什么
  • 虚拟女友聊天的软件 虚拟恋爱聊天app排名
  • word画线工具在哪里
  • 基金怎么玩才能赚钱
  • 商场消费券在哪消费
  • 资产评估三种基本方法是什么